一是联手聚人才。发挥市、区两级知联会的组织作用,共建“乡村同心合作社”,开展专项培训60余场,培养“土专家”“田博士”500余人。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建立“无党派人士工作站”和“科技小院”,8名无党派骨干代表指导建立新型家庭农场24个,并将4项省、市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二是联议聚智力。组建30人的“党外专家智库”,聚焦“共享经济”“庭院经济”“网络带货”等乡村振兴课题,组织相关领域无党派人士开展专题调研8次,举办“走进乡村看变化,我为发展献良策”专场坝坝会23场,形成产业发展类调研成果36篇,收集意见建议96条,“芦笋+水果+酿酒专用粮”“一院、一景、一户、一韵”等特色做法实现分区推广。三是联动聚效力。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与无党派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制定无党派人士乡村创业专属帮扶措施,开展政府职能部门党外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乡村试点工作,支持非公经济领域的23名无党派人士反哺回流农村,投入资金近50亿元,发展“千鹤桑田”“湖光山色”“蔬香绿野”等一批乡村振兴农业主题项目,构建起“统战+乡味”“统战+乡宿”“统战+乡游”三大产业发展体系,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00余户,实现产值超45亿元,农民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