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白马清明歌会以歌会友 用歌声唱响幸福的未来

发布日期:2023-03-27来源: 民族宗教事务局作者:民宗局管理员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人间最美四月天,挥去春寒尽清明。清明时节,绵阳平武木座藏族乡,美丽的白马山寨云雾环绕,歌声飞扬。每年4月初,在木座寨举行的清明歌会,都会吸引上千人“围观”,寨子一下热闹了起来。藏族白马人身着民族盛装,白羽飘飘,与游客手拉手,唱起传统的歌曲,跳起古老的舞蹈,歌声此起彼伏,山寨彻夜不眠。                                            

                                

 

独具特色的古老民族艺术

藏族白马部族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据《史记》记载:自冉莽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氏类也。植根于日常生活的白马民歌,是白马人最为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白马人喜用歌舞来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常与歌相伴。没有事先的彩排,也没有固定的歌词,但是随着对歌的开始,白马人都能脱口而出,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让人深深感动、回味悠长。号称能说话就能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白马人在歌声中用各种美妙的旋律诠释着关于这个神秘民族的古老传说···

白马民歌依据不同的歌唱场合和社会功能,大体可分为酒歌、舞歌、杂歌三大类。酒歌是白马人在参加节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饮酒时演唱的歌曲,演唱形式多为对唱;舞歌是白马人在集会跳“圆圆舞”时演唱的歌曲,演唱形式为齐唱;杂歌是白马人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劳作中为抒发情感、助力劳动、缓解疲劳时演唱的歌曲,演唱形式一般为独唱。白马民歌均用白马藏语演唱,歌词内容丰富,涉及白马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祝愿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白马人在《圆圆舞歌》里唱道:“人活一辈子,唱跳一辈子,唱得欢乐才属于自己,跳得欢乐才属于自己。生活在大地上像匆匆的过客,不唱不跳干啥呢?”;在《敬宾朋酒歌》里唱到:“远方宾朋已到来,路途遥远一路行,甘甜美酒喝起来,美酒越喝越想喝,欢快舞步跳起来,唱呀跳呀欢自得。”

                            

 

独一无二的民族节日

在川甘两地藏族白马人星罗棋布的村寨中,大山之巅的木座寨,依山傍水,奔腾的火溪河借峡谷的落差直穿而下,风景秀美,是“白马十八寨”之一,在源远流长的白马文化传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6年,木座寨被列入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目录。木座寨之所以声名鹊起,主要因为这个古老的村庄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节日--清明歌会。这个由木座寨村民自发举办的歌会,也成了平武县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动。清明节是白马藏族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据平武县白马文化保护传承协会会长嘎泥早介绍:“因为这里山高林密,气候寒冷,春天来得比较晚,清明节以后就是劳作春耕的时间,举行歌会是为了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据寨子里的老人回忆,当地清明节前后村民自发举办歌会的风俗古已有之,最早是几个人坐在寨子下面的平坝子中喝酒唱歌,大家感觉有趣,纷纷加入,慢慢成了村子中的一项固定活动。“以前歌会没有固定日期,一般要请寨子中的白盖占卜定吉日,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平武历史上清明这天大多无雨,刚好又是农闲,于是就这样将日子定了下来,变成了固定的清明歌会”。如今“白马清明歌会”统一在清明当天举行,历时一天,每家每户均要派人参加。人们会在这一天盛装打扮,唱民歌、跳曹盖、跳圆圆舞。藏族白马人的服饰绚丽独特,与其他藏族的不同,又以头饰最具特色。无论男女都戴白色荷叶边毡帽,其帽顶前端有一簇锦鸡颈羽毛装饰并插雄鸡尾羽,这是白马藏族的标志。男士插一根短而粗的鸡毛,表示刚强、勇敢;女士则选择一到三根弯弯的、柔柔的鸡毛插在帽子上,表示温柔、善良。

活动当天,一队队身着传统服饰的藏族白马人来到寨子中间的广场,围成一圈并邀请游客参与跳起圆圆舞,同时唱起欢快的歌曲。众人手挽手,边唱边跳,随着不同曲调变换着舞步。男子舞步刚健有力,舒展自如;女子舞步敏捷、飘然、轻松,艳丽的围裙随着舞姿翻飞。圆圆舞中,一领众随,男唱女和,唱完一段歌词反转一个方向,众人又继续舞蹈,围观的人们则大声应唱着歌曲。入夜后,更是燃起熊熊篝火,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唱歌跳舞,氛围热情高涨。一首首歌曲唱出了白马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唱响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同时,白马人通过音乐,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当下美好生活珍惜。白马清明歌会以歌会友,广交天下四方客,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唱出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心声。

独具匠心地保护传承

平武是成都、绵阳到九寨沟旅游线路上的关键一环,民族文化和自然美景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已成为绵阳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留住白马文化的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起来。近年来,平武坚持高标准做好文化保护传承,与清华大学团队合作,将藏族白马人的古文献抢救、整理纳入“西南濒危文字文献抢救整理”项目;与绵阳师范学院共建白马文化研究院,开展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区电报等项目的合作;与西南科技大学就白马文化素材进行翻译展开合作,《白马故事》已在海外出版发行;聘请当地熟悉白马文化的老人,梳理保护民族文化,挖掘了一批特色文化活动。

目前,平武在白马藏族乡扒昔加寨建有制作曹盖面具、织花腰带、擀毡帽的非遗手工作坊;在木座藏族乡、黄羊关藏族乡、白马藏族乡建设三个白马文化传习所:在白马藏族乡亚者造祖村、木座藏族乡民族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建设项目,完成白马民俗文化文创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厄哩寨)。一个集“保护、生产、发展”于一体的白马文化传习体系已初见雏形。

文化的传承,也为当地群众带来实惠。近年来,平武推出了白马风情节、木座清明歌会、蜂王会、采花节等特色活动,通过发展文化旅游经济,不仅加强了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促进了民族大团结,还带动当地经济加快发展。